記者蔡乙萱/專題報導

今年下半年原料價格波動大,由於原料跌價,影響尼龍布價格並壓縮毛利,身為兩岸工業用布龍頭廠弘裕(1474)也受影響,今年前三季每股盈餘為0.63元,較去年同期0.69元呈現微幅滑落。

但弘裕董事長葉明洲表示,弘裕持續進行產品轉型,朝向後加工產品發展,並積極佈局細紗、醫療用布等利基性產品,今年已逐步展現效益,預計明年貢獻力道將更明顯,對明年營運是樂觀看待。

葉明洲表示,弘裕成立已超過40年,早期主攻胚布業務,但由於利潤低、且大量性生產,客戶採購的考量重點為成本,但隨著中國、東南亞地區業者生產成本更低,弘裕也思索轉型之路,積極朝向終端產品走,目前目標是往成品發展,由於轉型有成,目前的尼龍長纖布料營收約佔9成,短纖營收僅剩1成。

產品精緻化 與低價區隔

弘裕逐步轉型,所思考的是產業競爭力。葉明洲說,弘裕若只是生產胚布,未來將逐漸失去優勢,因此逐步由胚布代工轉型為成品布(染整加工後)業者,規劃產品走向精緻化,與其他低成本國家區隔。

他指出,目前短纖已是中國業者的強項,國內業者強項則為長纖,主要是產業垂直整合鏈相當完整,造就強勁的競爭力,而弘裕也在擅長的領域上發揮,目前所擁有的織布產能為台灣第二,僅次於福懋(1434)。

去年紡織產業活絡,多數廠商是鹹魚大翻生,除了吸引市場資金進駐、停泊外,也吸引廠商願意再投入資金進行擴產,但葉明洲認為,不要自己唱衰自己,這市場只有夕陽企業,並沒有夕陽產業。

葉明洲表示,前10年中國、東南亞市場快速崛起,國內紡織業者因為擔心競爭力不足,不願意投資新設備,很多都持續原地踏步,致使經營規模是越來越小。

弘裕也曾迷失,但在深刻思索後,決定在中國設立嘉興廠,並透過兩岸三地的資源進行整合,現今弘裕除了對市場極具敏銳度外,另在成本、品質及交期的優勢也都逐步顯現出來。

他認為,現今產業的產業結構和以往已不一樣,加上原料價格波動大,廠商要有能力向上掌握訊息,並靈活反應,才具備產業競爭力。由於弘裕近年積極進行產業上、下游垂直整合,除了在產品交期領先同業外,在原料端上,關注的已不是紗布價格,而是更上游的石油走勢,還有CPL、PTA、EG等原料變動,若市場訊息和價格不敏銳,以競爭激烈的大宗規格胚布為例,只要2個禮拜,產品價格差異就有大幅落差。

看好品牌成衣商機,弘裕積極朝後加工領域延伸,在細紗業務逐步擴大下,目前成品業績佔全營收約15-20%,期許未來能提高一倍以上;另醫療用布部分,自去年年底開始,已與國內幾大醫院進行合作,包括台北榮總、恩主公醫院還有花蓮聖母醫院以及秀傳醫院,由於陸續還有產品正認證中,今年業績僅幾千萬元,預計最快在2012年可望有明顯貢獻。葉明洲說,目前競爭對手均為台灣廠商,但因該領域具有封閉性,對於後勢發展是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