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011年12月4日電)中國大陸氣候談判代表團專家何建坤3日在南非表示,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超過全球平均水準,不斷成長的能源需求與減排之間形成尖銳矛盾,地方的規畫也與中央的預期有差距。

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在南非德班舉行。中新社報導了何建坤在其中一場討論會的談話。

他表示,2000年到2010年,大陸能源消費年增率為120%,占全球比重由9.1%提高到約20%,二氧化碳排放比由12.9%提高到約2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中國大陸雖屬開發中國家,卻是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在氣候變化峰會上備受壓力。美歐等先進國家要求大陸加入全球減排協議,一些小國也希望大陸承擔更多責任。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前,中國大陸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並將這項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畫。

何建坤指出,這是基於中國大陸永續發展和因應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戰略選擇。

他表示,中國大陸不斷成長的能源需求與因應氣候變化、減緩二氧化碳排放之間形成尖銳矛盾,必須探索低碳發展之路。

這位專家認為,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是實現低碳發展的核心內容。

為了兌現減排承諾,大陸已決定放慢經濟成長速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在「十二五」(2011至2015年)發展規畫中,官方擬定的GDP成長目標為7%,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41億噸標準煤。

不過,地方擴張經濟的衝動,讓大陸中央政府的硬指標面臨兌現風險。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最近透露,今年第一季,大陸單位GDP能耗只降低了0.8%,前三季共降低1.6%,距離全年要完成的3%至3.5%的任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何建坤說,「十二五」期間,如果按GDP成長7%預期和單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標,2015年能源需求量大概為38億噸標準煤,相應排放的二氧化碳約84億噸。

不過,如果按照大陸各省規畫和目標,2015年能源需求約為50億噸標準煤,排放的二氧化碳約1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