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當東道主的今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APEC),在歐巴馬總統丟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議題,並先後獲得日本與加拿大、墨西哥表態將加入TPP的入會談判,使參加TPP的國家可能增至12國之際,馬英九總統也在14日明確表示,政府將利用10年時間積極創造加入TPP的條件,避免讓台灣再度在區域經濟整合中缺席,影響台灣出口競爭力。

 相較於我國日前參加的APEC年會只是鬆散的經貿論壇,TPP強調是一個高度自由化的經貿合作體系,參加的國家必需承諾對其他夥伴提供近乎零關稅的優惠,因此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自然形成莫大的誘因。再加上一旦加入TPP,也可使台灣不致在國際上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潮中被排除而進一步邊緣化,對於渴望獲得更寬廣國際生存空間的台灣而言,則更不啻是具有十足致命的吸引力了。

 然而要想取得TPP的入場券,其實也必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可預見最主要的衝擊,自然是源於未來低關稅或零關稅下,對國內農業生產的影響。台灣的農業近年來走精緻化生產路線,優良的品質伴隨的是較高的生產成本與售價。一旦開放國外農產品零關稅進口,勢將使農業人口的經濟弱勢情況雪上加霜。因此,我國即使在10年前加入WTO,或者去年與大陸簽署ECFA,政府的做法都是把農產品的進口盡可能排除在關稅減讓的清單中。

 然而,台灣過去在加入WTO與簽署ECFA兩役中,固然能夠勉強維持住對本土農業的關稅保護,但未來面對以美國為盟主的TPP,依過往的經驗來看,美國不只將讓其大規模生產的農產品大舉叩關,可預見也將包括仍具爭議性的美牛以及基因改造食品,乃至於全面擴及美國相對更具競爭力的各種服務業之開放,以及知識產權更明確的保障。正是因為仍然存在這許許多多的潛在障礙,馬總統也才強調,希望能夠利用10年的時間,積極創造加入的條件。

 其實不只台灣有這樣的顧慮,日本的反應更為顯著。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美國力邀下,宣佈將加入TPP的入會談判。此舉固然獲得由大企業組成的經團聯全力支持,視為是使日本能夠走出「失落10年」的機會之窗,但是來自日本民間,特別是農業團體的大反彈,進而上升成國會在野黨的抗爭題材,甚至使民主黨的野田內閣立即陷入政權保衛戰的困境。日本的他山之石,對台灣絕對有借鑑之效,馬總統即使不想缺席TPP,但既要面對農業團體的質疑抗爭,更要面對在野黨的扯後腿,以10年為期,其實就像倡議與對岸進行和平協議的協商,當做一個國家發展必需面對的課題,嘗試去促成並化解阻力即可,預設明確的時間表,到頭來只怕會自縛手腳。

 除了對於不同產業的利弊影響必需通盤考量有效溝通之外,馬總統強調加入TPP才能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的說法,同樣也值得進一步的探討深思。台灣由於特殊的國情,國際地位備受打壓,影響所及乃衍生出一種對國際參與的饑渴症,極致化下甚至不惜代價但求有國際的參與空間與能見度。準此,台灣以APEC的成員之一,爭取加入TPP,自然沒有輕易關閉此機會之窗的道理。然而,誠如前面的分析,想要加入TPP,代價到底多大,自然要好好盤算評估一番。同時盤算評估的指標,也不能只是對台灣出口競爭力或進口零關稅衝擊兩者之間利害相權而已,另外一個必需同時評估的議題則是此舉對未來台美關係,兩岸關係的影響究竟為何。

 如所周知,美國之所以卯足全力推動TPP,經濟上固然希望順勢打開環太平洋廣大區域的市場,有助於振興美國疲弱的經濟,但她同時也希望藉此一協定重返亞洲,搶回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顧慮,我們注意到大陸當局對TPP的反應是審慎而保守的。雖然沒有完全排拒參加,但是對於美國的項莊舞劍,其實瞭然於胸。從而,面對美中兩強針對TPP議題的攻防交手,台灣要如何自處,才能左右逢源,內外兼修,而不是弄得兩大之間難為,不只進退失據而且內外交迫,確實是一個十分棘手而又敏感的課題。即使馬英九之後蔡英文也表了態,事關國家的榮辱,產業的興衰,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真的應該好好坐下來理性討論,共同找出安身立命的空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