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昨天公布最新第四季度調整結果,台股在MSCI亞太區(不含日本) 、MSCI新興市場兩大指數權重中,分別被調降0.21個百分點與0.1個百分點,不僅是連續3季「雙降」台股權重,這次也是亞太國家降幅最大。

這次台灣慘遭「雙降」調整後,MSCI亞太(不含日本)權重降至18.29% 、MSCI新興市場指數則下修至10.83%。根據JP Morgan原文報告中指出,台灣兩大指數權重經調整後,外資將淨流出約1.21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6億元左右;與台灣同病相憐,還包括印度、印尼以及深受水患之苦的泰國,都在雙降行列中。

MSCI全球標準指數中,台股新增個股3檔,包括和泰車(2207)、瑞儀(6176)以及佳格(1227),且剔除華映(2475)、中環(2323)等12檔個股;中小型指數則新增華冠、王品等21檔,並刪除宇峻、劍湖山等42檔。MSCI說,調整結果將從11月30日收盤後生效。

新興市場中,中國大陸表現最強,這次大陸不僅占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權重提升0.47個百分點,來到30.1%,對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也提升0.32個百分點,達17.82%,兩大指數調升幅度居亞太國家之冠。大陸經濟成長的強勁力道,帶動亞洲權重的占比;若依MSCI三大新興市場權重占比,亞洲提高至59.2%,反觀拉丁美洲、歐非中東等區域,權重皆下調0.1個百分點,最新權重各為22.8%和18%。

除了大陸外,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協國家,表現也刮目相看,兩大指數權重均雙升,凸顯新興國家內需族群已是主要成長力道。

摩根富林明JF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表示,金融海嘯後,台股在MSCI權重以調降居多,但幅度均不大,就指數表現來看,MSCI宣布季度調整當日,台股多以下跌回應;但投資人不必太悲觀,根據經驗顯示,隨後表現多有轉強趨勢,平均漲幅亦隨時間拉長而擴大,尤其在權重調整後一個月,平均漲幅達1.2%,上漲機率近7成。

葉鴻儒分析,台灣雖有兩岸ECFA及總統大選題材加持,但受歐美景氣趨緩拖累,指數占比較高的電子股疲軟,導致外資買進意願不強,台股權重遭調降。

匯豐龍鳳基金經理人龍湘瑛表示,MSCI新增的台股幾乎具有內需概念、傳統類股,這歸功於外銷新興市場,反倒是被刪減的多為面板和DRAM個股,顯示市場目前對相關產業在台灣前景仍存有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