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HU輔助程式

中國時報【李明賢/現場側記】

專訪第一題:「院長你同意面板與晶圓代工的外資參股比例嗎?」陳?頓了一下說,引進哪些外資進入哪個行業,都要自問對我們是否有利,「就像孟子梁惠王篇寫的『何必曰利』,現在不妨把她改成『何妨曰利』。」

很少人知道,陳?在他父親從小的引導下,喜歡讀古文,人文素養相當深厚。九十分鐘的專訪裡,他頻頻引用古文典故回應記者提問。就連問到台灣科技大廠與蘋果公司的專利權官司,他都搬出《三國演義》裡「七擒孟獲」的典故說明,「當初孟獲實力堅強,諸葛亮刻意不正面交戰,這可以給台灣的廠商一些啟示。」

財經技術官僚出身,陳?上任後首度面對媒體專訪顯得謹慎又細膩,不時拿鉛筆擬答,遇到瘦肉精議題,還當場拿出手機上網找資料,即使問題再尖銳,他卻能巧妙拆解,讓記者很難找到勁爆的「標題」。

問到敏感的美牛議題,陳?答案是「尊重專業考量」,證所稅則是「不影響市場流動性與公平正義原則」,內閣改組是「(五二○)那天會怎樣,我也不知道」;又例如油水電漲價,陳?先說「要反映市場觀點、要節能減碳」,答案呼之欲出,他卻補充「讓經濟部專業考量」。

陳?自嘲以往工作都是幫服務的機構賺錢,但他在專訪過程卻一再重申「專業考量才是根本與核心」;讓數據、讓專家說話,最後再端出決策。他說,就算有專業理論支持,「但總不能做出全世界都反對的政策」,他不願窄化這是政治考量,但決策也兼顧專業與政治,卻是最基本前提與條件。

過去十年來,除了馬英九的第一任閣揆劉兆玄外,無論藍綠執政的歷任閣揆幾乎都有地方縣市長的歷練,陳?以財經技術官僚出身,擔當閣揆一職,除了專業、謹慎外,當然有他過人之處。

陳?出過一本書名為《法國狼與貓頭鷹》的著作,書中寫道貓頭鷹愛出主意、法國狼有執行力,他曾形容自己是「貓頭鷹加法國狼」,未來就看鷹與狼的合體,如何帶領台灣往前衝。